整个目录参考自百度文库;增加了某些名词;增加了解释;目录并不完整,解释也有可能并不全面甚至空白,或者存在错误,还请指正。
计算机网络专业术语目录
英文名词 | 中文翻译 | 名词解释 |
---|---|---|
Persistent HTTP | 持久性HTTP或坚持的HTTP | 建立TCP连接后,可以持续传输对象,而不需要重复建立连接 |
Nonpersistent HTTP | 非持久HTTP或非坚持HTTP | 建立TCP连接后,每发送完一个对象后,再次发送下一个对象需要重新建立连接 |
stop-and-wait | 停等 | 一个一个地发送报文段,只有在收到上一个的肯定确认,才能发送下一个,即非流水线 |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 网络地址转换 | 在公有IP地址和私有IP地址之间进行转换,每个外网端口号对应内网主机当中的一个进程 |
Flooding | 洪泛 | 每次收到邻居节点消息之后都无条件转发给其他邻居,导致消息被重复转发,占用资源 |
PDU(Protocol Data Unit) | 协议数据单元 | 同一层所有协议处理的数据单元(消息,报文段,数据报,帧,bit) |
Average Throughput | 平均吞吐量 | 一段时间内的平均传输成功的数据的量 |
Congestion Control | 拥塞控制 | 调节发送端发包速率,避免路由器缓存溢出 |
Flow Control | 流量控制 | 调节发送端发包速率,防止接收端缓存溢出 |
Carrier Sense | 载波侦听 | 一个节点在传输前先听信道 |
End system | 端系统 | 除了传统的PC、Linux工作站等还包括手机、TV等一众可以连接到互联网的设备 |
Modem | 调制解调器 | 进行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之间的转换 |
Base station | 基站 | 将有线信号转换为无线信号 |
Communication link | 通信链路 | 传输信号的物理线路 |
Physical media | 物理介质 | 信号传输的载体 |
Coaxial cable | 同轴电缆 | 一种物理通信链路 |
Fiber optics | 光纤 | 一种速度接近光速的物理通信链路 |
Radio spectrum | 射频频谱 | 无线传输链路 |
Transmission rate | 传输速率 | 不同的链路传输数据的速率 |
Packets | (数据)包或分组 | 信息打包的结果 |
Routers | 路由器 | 分组交换机的一种,3层网络设备,可隔离冲突域 |
Link-layer switches | 链路层交换机 | 分组交换机的一种,二层网络设备,可隔离冲突域 |
Path | 路径 | 一个分组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所经过的通信链路和分组交换机的顺序 |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 网络服务提供商 | 每个ISP是一个由多个分组交换机和多段通信链路组成的网络 |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 传输控制协议 | 一种运输层协议;特点:点对点、传输可靠有序的字节流、流水线、发送端和接收端缓存、全双工、面向连接、拥塞控制、流量控制 |
IP ( Internet Protocol) | 网际协议 | 一种网络层协议 |
Intranets | 内网 | 相对于外网来说,即局域网 |
AP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 应用层提供的用于一个端系统上的应用程序通过网络基础设施向另一个端系统上的应用程序发送数据的接口 |
Network edge | 网络边缘 | 主要由端系统组成,人们日常接触的部分 |
Access Networks | 接入网 | 连接一个端系统到第一个路由器(在该端系统到遥远的端系统的路径上)(边缘路由器) |
Ethernet | 以太网 | 一种链路层协议 |
Network core | 网络核心 | 由分组交换机和通信链路组成 |
Circuit Switching | 电路交换 | 在端系统间通信会话期间,预留了端系统间通信的沿路径所需要的资源(缓存,链路传输速率) |
Packet Switching | 分组交换 | 源将长报文分成较小的数据包(分组),每个分组通过通信链路和分组交换机传送,分组以等于该链路的最大传输速率的速度传输通过通信链路 |
FDM (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xing) | 频分多路复用 | 链路的频谱由跨越链路创建的所有连接所共享,在连接期间链路为每条连接专用一个频段 |
TDM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 时分多路复用 | 网络在每个帧中为该连接指定一个时隙,这些时隙专门由该连接单独使用 |
Statistical Multiplexing | 统计复用 | 与TDM类似,但是是异步,即把公共信道的时隙实行按需分配,只对那些需要传送信息或正在工作的终端才分配给时隙 |
Store-and-forward | 存储转发 | 在交换机能够开始向输出链路传输该分组的第一个比特之前,必须接收到整个分组 |
Queuing delays | 排队延迟 | 到达分组交换机的分组在输出缓存中等待的时延 |
Transmission delay | 传输延迟或发送延迟 | 将所有分组的比特推(传输)向链路所需要的时间 |
Propagation delay | 传播延迟 | 一个比特从该链路的起点到链路端路由器传播所需要的时间 |
Throughput | 吞吐量 | 接收端成功接收的数据的速度 |
Internet backbone | 骨干网 | 用来连接多个区域或地区的高速网络 |
Delay | 延迟或时延 | 一个报文或分组从一个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一个端所需要的时间 |
Loss | 丢包 | 分组到达分组交换机时发现输出缓存已经被其他等待传输的分组完全充满,到达的分组或已经排队的分组之一将被丢弃 |
Packet-Switched Network | 分组交换网络 | 采用分组交换技术组成的网络 |
Nodal processing delay | 节点处理延迟 | 检查分组首部和决定将该分组导向何处所需要的时间 |
End-to-end delay | 端到端延迟 | (在网络无拥塞,即排队时延微不足道,源主机和目的主机之间有N-1台路由器的情况下)端到端时延 = N(处理时延+传输时延+传播时延) |
Instantaneous throughput | 瞬时吞吐量 | 任何时间瞬间接收端成功接收数据的速率 |
Network interface card | 网络接口卡(即网卡) | 物理硬件 |
Message | 消息或报文 | 应用层PDU |
Segment | 报文段 | 运输层PDU |
Datagram | 数据报 | 网络层PDU |
Frames | 帧 | 链路层PDU |
Packet sniffer | 数据包监听器 | 监听数据包 |
Protocol Stack | 协议栈 | 各层的所有协议 |
Peer entities | 对等实体 | 执行对等协议的实体 |
Server farm | 服务器集群 | 将很多服务器集中起来一起进行同一种服务,在客户端看来就像是只有一个服务器 |
Infrastructure | 基础设施或基础架构 | 网络的物理设施 |
Self-scalability | 自扩展性 | 系统自身通过添加资源来处理增长的工作 |
Timing | 实时性 | 时钟信号能够准确的定时,各处的时钟能够达到一致,在不同的场合需要达到ns级、us级 |
Bandwidth-sensitive applications | 带宽敏感应用 | 对带宽大小、稳定性等要求严格的应用 |
Connection-oriented service | 面向连接的服务 | 通信双方在通信时,要事先建立一条通信线路,其过程有建立连接、使用连接和释放连接三个过程 |
Directory service | 目录服务 | 一个储存、组织和提供信息访问服务的软件系统,在软件工程中,一个目录是指一组名字和值的映射 |
Base HTML file | 基本HTML文件 | 即超文本标记语言文件 |
Stateless protocol | (HTTP)无状态协议 | 协议对于事务处理没有记忆能力;缺少状态意味着如果后续处理需要前面的信息,则它必须重传,这样可能导致每次连接传送的数据量增大;另一方面,在服务器不需要先前信息时它的应答就较快 |
RTT (round-trip time ) | 往返时间 | 表示从发送端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端收到来自接收端的确认(接收端收到数据后便立即发送确认,不包含数据传输时间)总共经历的时间 |
Web proxy caches | 网页代理缓存 | 中间代理服务器,用于保存最近请求的对象 |
Status line | 状态行 | HTTP协议状态行,格式:HTTP版本号 状态号 原因描述<CRLF> |
Out-of-band | (频)带外(的) | 传输某些数据时,使用与普通数据不同的通道 |
In-band | 带内(的) | 传输某些数据时,使用与普通数据相同的通道 |
User agents | 用户代理 | 用户与网络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 |
Mail servers | 邮件服务器 | 负责电子邮件收发管理的设备 |
Pull protocol | 拉式协议 | 用于获取报文(SMTP) |
Push protocol | 推式协议 | 用于发送报文(POP3,HTTP,IMAP) |
Host aliasing | 主机别名 | 相对于规范主机名来说,通常比规范主机名更容易记忆的主机名 |
Canonical hostname | 规范主机名 | 主机一开始的主机名 |
Mail server aliasing | 邮件服务器别名 | 相对于一般邮件服务器名来说,通常比其更加容易记忆 |
Load distribution | 负载分配 | 由于一个主机别名可能对应多个 规范主机名/IP地址/服务器,DNS可以将不同客户端对服务器的访问通过循环的方式,分配到不同的服务器上 |
Top-level domain (TLD) servers | 顶级域名服务器 | 负责顶级域名以及所有国家的顶级域名的服务器 |
Authoritative DNS servers | 权威域名服务器 | 收藏了公共可访问DNS记录的服务器 |
Iterative queries | 迭代查询 | 本地DNS服务器依次访问根、TLD、权威DNS服务器,访问后,马上返回结果,继续访问下一个 |
Resource records (RRs) | 资源记录 | 一个4元组:(name,value,type,TTL) |
Overlay network | 覆盖网 | 一种创建在另一网络之上的计算机网络(覆盖网络中的节点可以被认为是通过虚拟或逻辑链接相连,其中每个链接对应一条路径(Path)。节点之间也可能通过下层网络中的多个物理连接实现相连。 例如对等网络或客户-服务器应用这类分布式系统都可视为覆盖网络,因为它们的节点都运行在因特网之上。 因特网自身最初也是作为一个电话网络之上的覆盖网络构建,而当今(借由VoIP的引入),电话网络正越来越变成一个创建在因特网之上的覆盖网络。) |
Peer-to-Peer (P2P) Network | 对等网络 | 通信双方既可以作为服务器,又可以作为客户端 |
Socket programming | 套接字编程 | 通过套接字的网络编程接口,实现不同终端的进程之间的通信 |
Multiplexing and demultiplexing | 复用与分用 | 多路复用(在源主机从不同套接字中收集数据块,并为每个数据块封装上首部信息从而生成报文段,然后将报文段传递到网络层) 多路分解(将运输层报文段中的数据交付到正确的套接字) |
Unidirectional data transfer | 单向数据传送 | 数据只能从一端传送到另一端,不能双向传送 |
Finite-state machine (FSM) | 有限状态机 | 表示有限个状态以及在这些状态之间的转移和动作等行为的数学模型 |
Positive acknowledgments | 肯定确认 | ACK,成功接收到数据 |
Negative acknowledgments | 否定确认 | NACK,数据接收失败 |
Countdown timer | (倒数)计时器 | 用于判断报文段传输是否超时,基于时间的重传机制 |
Cumulative acknowledgment | 累积确认 | 发送方收到一个对序号为n的分组的确认的ACK,表明接收方已正确接收到序号为n的以前且包括n在内的所有分组 |
Receive buffer | 接收缓冲区或接收缓存 | 接收方用于缓存正确接收到的报文段,和重组乱序的报文段 |
Resource-management cells | 资源管理单元 | 在网络辅助(ATM ABR)拥塞控制中,数据单元从源经过一系列中间交换机传输到目的地,在数据单元中夹杂着资源管理单元,用来在主机和交换机之间传递与拥塞相关的信息,交换机和主机都可发送RM单元,RM单元可用来提供直接网络反馈和经由接收方的网络反馈 |
Source (port number) | 源端口号 | 标识源主机进程 |
Destination (port number) | 目的端口号 | 标识目的主机进程 |
Checksum | 校验和 | 用于检验接收到的报文段是否出错 |
Pipelined protocols | 流水线(型)协议 | 与停等协议相对,一次可以发送多个报文段,不需要等到上一个报文段的肯定确认 |
Go-back-N | 回退N | 一次只能发送一定数量的报文段,当一个报文段传输失败时,该报文段之前未被确认的报文段都会重传 |
Selective Repeat | 选择重传 | 只重传确认传输失败的报文段 |
Timeout | (定时器)超时 | 未在指定时间内接收到对某一报文段的肯定确认 |
Fast Retransmit | 快速重传 | 收到3个冗余ACK,TCP执行快速重传,即在该报文段的定时器过期之前重传丢失的报文段 |
Three way handshake | 三次握手 | TCP连接建立时的三次握手(SYN,SYN+ACK,ACK) |
sequence number | 序列号(简写为 seq) | 报文段数据的第一个字节在整个字节流中的序号,用来标识报文段 |
acknowledgement number | 确认号(简写为 ack;注意与大写的 ACK 不同) | ack=seq+对应报文段数据部分的长度(字节),没有数据时+1 |
AIMD(additive increase, multiplicative decrease) | 加性增乘性减 | 拥塞控制技术中,当cwnd超过法制ssthresh后,线性增长,每个RRT内+1MSS,称为加性增;在TCP Reno下,当cwnd增长到某值,出现3个冗余ACK事件时(不是计时器超时),cwnd减半,称为乘性减 |
Slow Start | 慢启动 | 起始cwnd为1个MSS,然后以2的指数增长,这样TCP发送速率起始慢 |
congestion-avoidance | 拥塞避免 | 前一部分同加性增;后一部分,当定时器超时(未收到三个冗余ACK),发生丢包,ssthresh设置为cwnd的一半,cwnd设置为1个MSS,然后进入慢启动阶段(TCP Tahoe) |
fast recovery | 快速恢复 | 在乘性减后,对于引起TCP进入快速恢复状态的缺失报文段,对收到的每个冗余ACK,cwnd的值增加一个MSS |
duplicate (ACK) | 冗余(ACK) | 对一个报文段的重复确认,导致对下一个报文段的重传 |
Random Early Detection | 随机早期检测 | 一种AQM(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用来计算路由器平均队列长度,以此作为对拥塞程度的估计;计算丢弃分组的概率;平均队列长度小于最小阀值,到达的分组被接纳;大于最大阀值,被标记或丢弃;在这之间,被以某种概率标记或丢弃 |
Forwarding table | 转发表 | 路由器检查到达分组首部字段的值,使用该值在该路由器的转发表中索引查询,存储在转发表项中的该首部的值指出了该分组将被转发的路由器的输出链路接口 |
Virtual-circuit networks | 虚电路网络 | 仅在网络层提供连接服务的计算机网络 |
Datagram networks | 数据报网络 | 仅在网络层提供无连接服务的计算机网络 |
Signaling message | 信令报文 | 虚电路网络中,端系统向网络发送指示虚电路启动与终止的报文,以及路由器之间传递的用于建立虚电路(即修改路由器表中的连接状态)的报文 |
CAM(Content Addressable Memory) | 内容可寻址存储器 | 用于查找,在基本常数时间内返回对该地址的转发表项的内容 |
Crossbar switch | 纵横开关 | 纵横式开关是一组以二维阵列排列的接触器,外围有一个框架,框架内部有数支连着多重接触器的垂直选择杆 |
Active queue management | 主动队列管理 | 分组丢弃与标记策略 |
Head-of-the-line (HOL) | 队头或线路前部 | 输入排队交换机的线路前部,注意HOL阻塞(即队列的第一个数据包被阻塞,原因是输出端口的竞争,交换结构只能选择一个数据报先传输 |
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 (CIDR) | 无类域间路由 | IP地址的网络部分不受限制,即没有ABCDE类地址的划分 |
Plug-and-play | 即插即用 | 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具有能将主机连接进一个网络的网络相关方面的自动能力,故它又被称为即插即用协议 |
Anycast | 任播 | IPv6中引入了任播地址,这种地址可以使数据交付给一组主机中的任意一个(例如,这种特性可用于向一组包含给定文档的镜像站点中的最近的一个发送一个HTTP GET报文) |
IGP(Interior gateway protocols) | 内部网关协议 | 又称为AS内部路由选择协议,一个自治网络内网关(主机和路由器)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路由信息能用于网间协议(IP)或者其它网络协议来说明路由传送是如何进行的;IGP协议包括RIP、OSPF、IS-IS、IGRP、EIGRP |
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 路由信息协议 | 一种DV(距离向量)协议,使用跳数作为其费用测度,每条链路的费用为1,一条路径的最大费用被限制为15,因此RIP的使用限制在网络直径不超过15跳的自治系统内 |
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 | 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选择算法,其核心是一个使用洪泛链路状态协议和一个Dijkstra最低费用路径算法 |
ABR(Area border routers) | 区域边界路由器 | 位于一个或多个OSPF区域的一个路由器,其连接这个区域到骨干网络 |
Sequence-number-controlled flooding | 序列号控制的洪泛或带序列号的受控洪泛 | 源节点将其地(或其他唯一标识符)以及广播序列号放入广播分组,再向它的所有邻居发送该分组;每个节点维护它已经收到的、复制的和转发的源地址和每个广播分组的序号列表 |
RPF(Reverse path forwarding) | 逆向路径转发 | 当一台路由器接收到具有给定源地址的广播分组时,仅当该分组到达的链路正好是位于它自己的返回其源的最短单播路径上,它才向其所有初链路传输报文;否则,路由器只是丢弃分组而不转发 |
Rendezvous point | 汇聚点 | 基于中心的方法建立一棵生成树时,要定义一个中心节点(也称为汇合点或核);节点向中心节点单播加入树报文 |
Longest prefix matching | 最长前缀匹配 | 在IP协议中,被路由器用于在路由表中进行选择的一个算法;路由表中的每个表项都指定了一个网络,所以一个目的地址可能与多个表项匹配;最明确的一个表项——即子网掩码最长的一个——就叫做最长前缀匹配;与目的地址的高位匹配得最多的表项 |
Scheduling | 调度 | |
Fragmentation | 分片或分段 | IP数据报分片,分片后的每个数据报中数据部分的大小 = MTU - 首部大小 ,同时数据部分大小须是8字节的整数倍 |
Fragment Offset | 报文段偏移量 | 分片后,相对于原来的数据报,分片后的数据报数据部分首字节的字节序号,单位为8字节 |
NAT traversal | NAT穿越 | 处于使用了NAT设备的私有TCP/IP网络中的主机之间建立连接 |
Multicast | 组播或多播 | 在发送者和每一接收者之间实现点对多点网络连接;如果一台发送者同时给多个接收者传输相同的数据,也只需复制一份相同的数据包;它提高了数据传送效率,减少了骨干网络出现拥塞的可能性 |
Unicast | 单播 | 发送者和每一接收者之间实现点对点网络连接;如果一台发送者同时给多个的接收者传输相同的数据,也必须相应的复制多份的相同数据包 |
Tunneling | 隧道技术 | 两个IPv6节点使用IPv6数据报进行交互,但中间经IPv4路由器互联,则中间IPv4路由器的集合称为一个隧道;整个IPv6数据报放到一个IPv4数据报的数据(有效载荷)字段中 |
Link-State Routing Algorithm | 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 具有全局状态信息的算法,该算法必须知道网络中每条链路的费用 |
Distance Vector Routing Algorithm |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 | 分散式路由选择算法,每个节点维护到网络中所有其他节点的费用(距离)估计的向量 |
Count to Infinity Problem | 无穷计数问题 |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中,由于某一链路费用的增大,节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数据报在几个相同的路由器之间不断路由,直到费用叠加到超过某一费用时结束 |
Hierarchical Routing | 分层路由 | IS-IS区域提供了一种在IS-IS域中伸缩路由的方法;正常的IS-IS区域和连接它们的骨干区域形成两级的路由层次;区域内的路由称作一级路由;域内独立的区域之间的路由称作二级路由 |
AS(autonomous systems) | 自治系统 | 每个AS由一组通常处在相同管理控制下的路由器组成(例如,由相同的ISP运营或属于相同的公司网络) |
BGP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 边界网关协议 | 一个自治系统间路由选择协议:从相邻自治系统处获得子网可达信息;向本AS内部的所有路由器传播这些可达性信息;基于可达性信息和AS策略,决定到达子网的‘好’路由 |
in-network duplication | 网内复制 | |
broadcast storm | 广播风暴 | 当网络中存在环时,由于采用洪泛方法实现广播,会导致一个广播分组在环内不断被复制转发 |
spanning tree | 生成树 | 为了避免广播风暴和冗余广播分组的传输,生成网络的生成树,使得广播时,每个节点只接收一个广播分组的副本 |
redundant packets | 冗余数据包 | 接收到的重复的数据包 |
Broadcast channels | 广播信道 | 一种链路层信道,这种信道用于连接有线局域网、卫星网和HFC(混合光纤同轴电缆)接入网中的多台主机;需要媒体访问协议来协调帧传输 |
Trailer fields | 尾部字段 | 以太网帧的最后有CRC校验字段 |
Link access | 链路接入或链路访问 | 链路层提供的服务之一;MAC(媒体访问控制)协议规定了帧在链路上传输的规则 |
NIC(Network interface card) | 网络接口卡(即网卡) | 链路层的主体部分在其中实现,又称为网络适配器 |
Parity checks | 奇偶校验 | 一种数据校验方法,二维奇偶校验既可以检验,也可以纠错 |
FEC(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 前向纠错 | 接收方检测和纠正差错的能力 |
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 | 循环冗余校验 | 广泛应用的差错检测技术 |
Polynomial code | 多项式码(即CRC码) | CRC编码将要发送的比特串看作系数为0和1的一个多项式 |
Multiple access | 多路接入或多路访问 | 多个发送和接收节点对一个共享广播信道的访问 |
Random access protocols | 随机接入协议 | 一大类多访问协议:一个传输节点总是以信道的全部速率进行发送;当有碰撞时,设计碰撞的每个节点反复地重发它的帧,到该帧无碰撞地通过为止;但是碰撞后,不立即重发,而是在重发前等待一个随机时延 |
CSMA/CD | 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 在发送帧的同时对信道进行侦听,以确定是否发生冲突,若在发送数据过程中检测到了冲突,则发送阻塞信息并立即停止发送数据,然后等待随机时间再次发送 |
CSMA/CA | 带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 利用ACK信号来避免冲突的发生,也就是说,只有当客户端收到网络上返回的ACK信号后才确认送出的数据已经正确到达目的地址;用于无线传输,因为无线传输时半双工,无法在发包的同时检测冲突,故一旦冲突发生,发包也不会停止,故应该尽量避免冲突 |
Token passing protocol | 令牌传递协议 | 轮流协议中的一种;没有主节点,一个称为令牌的小的特殊帧在节点之间以某种固定的次序进行交换 |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 | 地址解析协议 | 进行网路层地址(如IP地址)和链路层地址(MAC地址)的转换 |
Preamble | 前导(字段) | 以太网帧中开始的部分,8个字节;前7个字节的值都是10101010,用于“唤醒”接收适配器,并且将它们的时钟和发送方的时钟同步;最后一个字节的值是10101011,最后两个比特(第一个出现的两个连续的1)警告适配器B,“重要的内容“要来了 |
Exponential backoff | 指数回退或指数退避 | 用于以太网以及DOCSIS电缆网络多路访问协议中的二进制指数后退算法;用于实现,当碰撞节点数量较少时,时间间隔较短,当碰撞节点数量较大时,时间间隔较长;时间间隔从0~2^n-1 之间选择,n为发生碰撞的次数 |
Repeater | 中继器或转发器 | 物理层设备,在输入端接收信号并在输出端再生该信号 |
Virtual-channel identifier | 虚拟信道标识 | |
Cell-loss priority | 信元丢失优先权 | |
LSR(Label-switched router) | 标签交换路由器 | 一类路由器,位于一个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网络的中间;它为转换这个标签用于路由分组负责;当一个LSR接收到一个分组,它使用这个包含在这个分组头部的标签作为一个索引来决定在标签交换通道(LSP)中的下一跳,和一个来自查寻表分组相应的标签;旧的标签然后被从这个头部移除,和在这个分组被路由转发之前被替换为新的标签。 |
Framing | (封装)成帧 | 将数据包封装在链路层帧中 |
error detection | 误差检测或检错 | 检测比特差错,主要有奇偶校验、检验和、循环冗余检测 |
Channel Partitioning | 信道分割式(MAC 协议) | TMD(时分多路复用)、(FMD)频分多路复用、CDMA(码分多址) |
Taking turns MAC protocol | 轮流式 MAC 协议 | 当只有一个节点活跃时,该活跃节点具有R bps的吞吐量;当有M个节点活跃时,每个活跃节点的吞吐量接近R/M bps;主要有轮询协议(有主节点)和令牌传递协议(无主节点,有令牌) |
Collision | 冲突或碰撞 | 所有节点同时接收到多个帧;没有一个接受节点能够有效地获得任何传输的帧;碰撞帧的信号纠缠在一起 |
Time Slot | 时隙 | TDM(时分多路复用)将时间划分为时间帧,并进一步划分每个时间帧为N个时隙 |
Slotted ALOHA | 时隙ALOHA | 如果有碰撞,该节点在时隙结束之前检测到这次碰撞;该节点以概率p在后续的每个时隙中重传它的帧,直到该帧被无碰撞地传输出去 |
Unslotted ALOHA | 无时隙ALOHA | 与时隙ALOHA相比,不分时隙,任何时刻都可以发送,因此更加容易引发碰撞,其效率是时隙ALOHA的一半 |
Nonpersistent CSMA | 非坚持CSMA | 它并不持续侦听信道,而是在冲突时,等待随机的一段时间;它有更好的信道利用率,但导致更长延迟 |
1-persistent CSMA | 1坚持CSMA | 当信道忙或发生冲突时,要发送帧的站,不断持续侦听,一有空闲,便可发送;其中,长的传播延迟和同时发送帧,会导致多次冲突,降低系统性能 |
p-persistent CSMA | p坚持CSMA | 它应用于分槽信道,按照P概率发送帧;即信道空闲时,这个时槽,欲发送的站P概率发送,Q=1-P概率不发送;若不发送,下一时槽仍空闲,同理进行发送;若信道忙,则等待下一时槽,若冲突,则等待随机的一段时间,重新开始. |
Token Ring | 令牌环 | 令牌传递协议中,由于令牌的传递所形成的节点相连的环状结构 |
(Wireless) LAN | (无线)局域网 | 在某一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联成的计算机组 |
Hub | 集线器 | 物理层设备,作用于各个比特,重新生成这个比特,将其能量强度放大,并将该比特向其他所有接口传输出去;不能隔离冲突域 |
Collision domain | 冲突域 | 在以太网中,如果某个CSMA/CD网络上的两台计算机在同时通信时会发生冲突,那么这个CSMA/CD网络就是一个冲突域 |
Bridge | 网桥 | 早期的两端口二层网络设备,用来连接不同网段;可隔离冲突域;也叫桥接器,是连接两个局域网的一种存储/转发设备,它能将一个大的LAN分割为多个网段,或将两个以上的LAN互联为一个逻辑LAN,使LAN上的所有用户都可访问服务器 |
subnet mask | 子网掩码 | 将某个IP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
MTU(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 | 最大传输单元 | 种通信协议的某一层上面所能通过的最大数据报大小(以字节为单位) |
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 动态主机设置协议 | 一个局域网的网络协议,使用UDP协议工作,主要有两个用途:用于内部网或网络服务供应商自动分配IP地址;给用户用于内部网管理员作为对所有计算机作中央管理的手段 |
HTTP | 超文本传输协议 | 一种网络协议,用于从WWW服务器传输超文本到本地浏览器 |
SR(selective repeat) | 选择重传 | 通过让发送方仅重传那些它怀疑在接收方出错(即丢失或受损)的分组而避免了不必要的重传 |